释义:庄稼不生长。指灾荒之年。
五谷不升,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“其岁稍登,谷一斛五十余万钱”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“又北土俗恶五谷,贵鸡犬,谚曰‘一谷不登,则无所食’”。意思是五种主要农作物都不丰收。比喻年成荒歉。出自《后汉书·文苑传》。成语故事说的是东汉时期有一个穷人姓孙,名字叫孙钟,家里很穷,靠借贷度日。这一年遇到饥荒,五谷欠收,孙钟心急如焚。有一天,他忽然想起一个门客建议他种豆子的办法:“豆是平地上的作物,必须因地制宜,改种大豆吧。”孙钟决定试一试。由于这是种了一部分大豆。这一年虽然也是五谷不收,可是总算有收获。
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:即使五谷不升,只要肯动脑筋,也能想出办法来渡过难关。因此,“五谷不升”也引申为任何事情只要肯动脑筋,就会取得成功。
后来人们就用“五谷不升”来形容年成不好,庄稼不长的荒年。
成语“五谷不升”的出处还有另外一种说法:据《礼记·月令》载:“是月也,日夜分,雷乃声,蛰虫坏户,杀气浸盛,阳气日衰。无以折挫太刚之气使物不得过度成熟。”由于土地贫瘠或管理不当等其他原因,收成比正常年景差得多时也可说是“五谷不升”。
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,要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,才能取得成功。